天龙影院 2021-01-14 13:00:02 娱乐快讯 199阅读
“童话大王”郑渊洁绝对想不到。他在65岁“高龄”突然成了热搜常客。相关话题随随便便就有上亿的阅读量。在被明星霸屏的流量时代杀出一条血
说起来。郑渊洁的作品。陪伴无数小可爱度过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童年。
他塑造的角色。更是陪伴了几代人。
比如说。《舒克与贝塔》;
当然。我们的“童年阴影”《魔方大厦》也少不了。
虽然郑渊洁当年的小读者们长大了。但一直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他又凭频出的金句“翻红”。
凭几句留言就能霸在热搜榜上。这绝对是顶流的牌面!
郑渊洁身上。还有个流传已久的传说——
为了保存小读者寄的来信。他咬咬牙。在北京房价1400/㎡时。一口气买了十套房子收纳信件。没成想房价肉眼可见的翻了好几翻。
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个段子。
但你猜怎么着?
它是真事儿
老郑“出道”已久。他的人生经历就像动画片一样充满传奇。
而他的童话。又永远夹杂着现实。
1955年6月15日出生的郑渊洁。今年66岁了。写了上千万字。
也许有很多小可爱想不到。老郑的学历竟然是小学肄业。
△小少年郑渊洁。
几十年前。老郑还是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儿。有天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——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》。
要知道。老郑的童年处于“劳动人民最光荣”的时代。这篇作为明显在培养学生勤劳刻苦的品质。
结果。wuli老郑反其道而行之。写了篇名为《早起的虫子被鸟吃》的作文交上去了。
老师一看。好家伙。这逻辑绝了。一时竟无法反驳。
于是恼羞成怒。要求他站在讲台前大声喊几百遍“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!”…
老郑如果乖乖听话。那他就不是我们所熟悉的“混不吝”了。
走上讲台的他。直接把藏在身上的拉炮(爆竹的一种)拉响。
就这样。郑渊洁被学校开除了。
能看得出来。郑渊洁天生就是反教条、反权威的。
长大后的老郑更是几次和“权威”别苗头。
当然。“权威”也不咋待见他。国内的主流文学类奖项几乎与他无缘。
1970年。15岁的郑渊洁开启了自己的当兵生活。他在空军航空兵负责维修歼6战机。
退役后。22岁的老郑才正式开启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。
1985年。老郑创办了杂志《童话大王》。整本书只刊登他一个人的作品。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写作。平均日写1w字。
就这样。老郑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月刊。坚持了30年。
2008年跨年夜。郑渊洁偶遇演员陈建斌。
羊万万没想到。陈建斌第一句话是——
“郑老师。我小时候是看您的童话长大的。”
皇上。你还有多少惊喜是羊不知道的?!
当年的老郑很懵逼。因为陈建斌貌似看上去比他还老…
其实羊也很懵逼。因为我们印象中老郑的明星粉丝团的年龄阶段是酱紫的??
△老郑和刘亦菲笑得都和孩子一样~
后来郑渊洁算了算才发觉。当年38岁的陈建斌的确是他的第一批读者。
不知不觉。他写了这么多年。足够陈建斌成长为贵圈实力派大佬。
△有一说一。陈建斌老师的确比他身边的老郑更显成熟。难怪人懵逼
2018年。《童话大王》销量突破2亿册。
同年。郑渊洁因扛起一本月刊长达33年之久。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。郑渊洁遇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。
那时的上美厂正处于创作巅峰的“余晖”中。老郑出现的正是时候。
1989年。改编于郑渊洁童话、严定宪导演的动画《舒克和贝塔》正式上映。
△严定宪曾主导过《大闹天宫》、《哪吒闹海》。说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动画最辉煌的时代绝对不为过。《舒克和贝塔》的创作团队绝对是“顶配”。
大家还记不记得这部作品的主角?
老鼠舒克和贝塔。分别开着飞机和坦克与敌人作战。
而老鼠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。是人人喊打的“反派”。
显然。从角色设置上。老郑就在推翻人们认知中几乎成为既定规则的刻板印象。
动画《舒克和贝塔》。几乎和老郑的文字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。
我们可以观察下《舒克和贝塔》的画风:
配色朴拙、道具“敦实”、线条粗犷。远近关系靠虚实处理和颜色变化暗戳戳“铺开”。弱化理性的三点透视。
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——没那么多逻辑关系。
为什么在技术极大发展的今天。现在的某些动画片看上去反而没有30年前的《舒克和贝塔》那样充满童趣?
康康这花里胡哨的配色、冷硬的线条、冷硬的画风、简陋的特效…真当小孩子没基本审美?
动画中的某些小细节更绝。
比如说。在主角团的世界里。竟然会出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。
这就把动画片所呈现的世界和现实“接轨”了。
再比如说。开坦克的贝塔决定出门闯荡时。用坦克的炮筒拉开了大门。
既生动。又带着点可爱~
老郑在他的小说里。在贝塔打开房门后。落笔仅用了7个字——
“外面是满天星斗。”
这就是自由的模样。
老郑善于将童话与现实杂糅到了一起。
比如说舒克和贝塔的“座驾”。其实就是孩子们玩具飞机/坦克。
而贝塔的坦克。竟然用花生米做炮弹。
郑渊洁的想象。是建立在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玩具等物品上的。
对孩童来说。动画里发生的故事。也许真的能实现。
童话里的故事。也许不是骗人的。
现在的很多儿童作品。角色仿佛拥有不死之身。甚至仿佛感受不到痛苦;反派角色愚蠢中透着可爱。在最后一刻还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…
但在老郑的作品中。成长总是伴随着眼泪、流血和牺牲。
孩子们可以相信童话。但需要明白人性之恶;
哪怕知道成长路上潜藏着荆棘。也能无惧长大。
就像他的《舒克和贝塔》。在动画的结尾。主角的好朋友罗丘在空战中被海盗炸死。
在悲痛中。舒克从人类好友皮皮鲁那借来战斗(玩具)飞机和海盗决一死战。
战争的血腥和残酷。不应该向孩子们隐瞒。
郑渊洁童话中的角色。大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。
没有踩一捧一的意思。就拿《名侦探柯南》来说。动画在25年里连载了上千集。柯南还是小学生
但老郑笔下的人物。和我们一起成长、变老。
就好比舒克和贝塔。这两只小老鼠今年已经40岁了。他们拥有很多中年人熟悉的人生。
先说开飞机的舒克。他结过两次婚。第一任妻子叫利。在生下女儿舒利时。不幸死于难产。
有新生。就一定会有死亡。多么现实。
而贝塔的日子。过得更hin“刺激”。
贝塔的妻子叫贝一。是个被黑科技变小的人类歌唱家(没错贝塔和人类结婚了)。
在遇到贝一之前。贝塔还在德国和一位鼠小姐有过一夜情。
“One night in Germany”之后。鼠小姐还为贝塔生下了非婚生子——贝戈。
康康老郑这大开的脑洞。看似天马行空。但实则讲的都是最现实不过的两性关系——
亲嘴不会大肚子、一夜情有怀孕的风险、啪啪啪后不一定会结婚。生孩子会难产···
现在哪本童话还敢这么写?
跟《舒克和贝塔》比起来。郑渊洁的《魔方大厦》更“荒诞”。是不少同学的“童年阴影”。
《魔方大厦》也不怎么注重理性的三点透视。甚至还大量运用了装饰手法。塑造了光怪陆离的虚幻世界。
△注意房屋上的几何形装饰图案。很有儿童画的感觉。
主角刚出场。就令人感到诡异不安。
康康这吊梢眼、惨白的肤色、还有脸蛋两侧的腮红。像不像入殓妆?
特别是来克房间墙上挂着的照片。既像一张遗像。又像他的灵魂在窗外凝视他…
老郑在《魔方大厦》中勾画了一个详尽版的“七宗罪”。 “暴食”、“贪婪”、“懒惰”、“嫉妒”、“傲慢”、“淫欲”、“愤怒”一个都不少。堪称大型的反乌托邦现场。充斥着超现实意味。
△在第六集《星座号》中。孩子们的爸爸被困在金银岛上。只有拿掉他们手里的财宝才能苏醒。
方舟子曾这么diss郑渊洁:
“你的《童话大王》很黄很暴力。根本就少儿不宜。”
成人社会的人性、欲望、野心。在很多大人眼里。的确是“少儿不宜”。
因而。不少家长拒绝自己的孩子阅读郑渊洁的作品。
大人们对孩子自以为是的保护。未免太多了些。
在diss老郑“少儿不宜”之前。请家长们先悉知——
孩子们生活的现实世界。就是这么“少儿不宜”的。
△小女孩可能永远不会知道。她曾经被“童话大王”默默守护。
当然。除了孩子家长。现在喷老郑的群体还有另一批人。
这件事的起因。是郑渊洁支持粉丝不想结婚的权利??
结果。一批网民diss老郑“祸国殃民”。仿佛他们的生育权被侵犯了…
在几十年前。郑渊洁就把儿童当人格独立、人权平等的成人来看待。
老郑还是那个炽热、坦荡的老郑。有些人却越活越回去了。
羊突然想到一首某男童写下的现代诗:
“何时秋游啊?
我准备的酸奶过期了。
我准备的薯片过期了。
而下一个即将过期的。
恐怕就是我这善良的
心灵了呀!”
孩子们什么都懂。他们早已料到伴随着成长。曾经那颗通透的童心会像酸奶和薯片一样过期。
羊突然想到老郑的童话短片《驯兔记》:温柔、顺从是“好学生”的评判标杆。绝对服从老师的“好孩子”都变成了兔子。
只有“坏孩子”皮皮鲁。是班级里“拖后腿”的异类。
为了让皮皮鲁变成兔子。家长和老师想尽一切办法。
在压力中。皮皮鲁带上了兔子头套。伪装成世俗认知中的“好孩子”。
“上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老师用宽胶带捆绑学生的过程:小学捆脚和腿、中学捆身子和手、大学捆头。
从头到脚捆得你不能动了。再发给你一张证书。”
——郑渊洁 《智齿》
老郑也参演了这部短片。
他在片尾安抚所有长大了的观众——
孩子们。别害怕。这不是现实。你们没有变成“兔子”。
他是真的希望。当年的那些孩子们没有变成“兔子”、无愧于心。
最后——
老郑真是个天才。